工作动态
“春风”相伴 度关山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8日 浏览量:3397 次 来源:杭州日报
  从岁末年初的“一阵风”到一年四季的“春常驻”;从“出现一个就发现一个、发现一个就帮扶一个”到不断织密织严社会帮扶救助网;从优先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到对帮扶对象、帮扶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精准化配置……20年来,杭州“春风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彰显着这座城市特有的温情。



“春风行动”捐款现场。

  史记 “春风”廿载

  2000年前后,杭州调整产业结构,部分企业职工下岗,生活暂见局促。为了动员更多企事业单位、社会热心市民参与到帮扶困难职工的行动中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号召社会力量共同扶助特困职工渡过难关,“春风行动”自此启动。

  2001年1月,杭州市政府拨出了200万元专款,用于元旦、春节期间对特困职工家庭的慰问救助。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捐款,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热烈响应,积极参加结对帮困活动。据统计,在“春风行动”的号召下,到2001年的2月26日,“春风行动”共收到社会各界的捐款(包括实物)6584675.62元,其中个人捐款额高达270余万,参与捐款的人数达23000余人!

  此后,“春风行动”成为我市扶贫帮困救助活动的定期工作,每年的冬春之际集中开展,逐渐发展成贯穿全年的长效机制,成为杭州市帮扶救助工作的知名品牌,被中央文明办列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工作一百例之一,被省政府授予“爱心慈善奖”荣誉称号。

  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杭州市委、市政府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的总载体,“春风行动”围绕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对现有救助项目进行整合梳理,优先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诉求,构建起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困难群众生活品质的龙头工程和一张越来越温暖细致的“保障网”————



受帮助的学子代表。

  2008年,“春风行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暂行办法》。

  2013年起,“春风行动”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和困难外来务工人员的帮扶救助力度,专门出台文件,延伸“娃哈哈·春风助学”援助项目,重点帮扶农村低保户、农村困难户和低收入农户,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困难家庭实施“春风行动”春节一次性救助、“送清凉”慰问和助学援助等。

  2016年底,“春风行动”又修订完善了《杭州市“娃哈哈·春风助学”援助办法》《杭州市“阿里巴巴·春风助医”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杭州市“春风行动”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实施细则》,在助学助医政策上进一步惠及农村及外来务工人员。

  2018年,传化集团向“春风行动”捐助200万元并冠名“传化·春风外来助困”项目,定向用于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

  也是2018年,市总工会积极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了“三建三助”多元化对口帮扶机制,将“娃哈哈·春风助学”向恩施州、黔东南州延伸。三年来,已向两地援助助学金1800万元,资助当地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子6000名。

  今年5月,市总工会启动了“春风沐浴·温暖阅读”活动,将在湖北恩施、贵州黔东南、长三角部分乡村地区援建20家爱心书房,并在杭州建设30家身边的“米粒图书馆”,为困难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带去阵阵书香。



2003年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杭州市“春风行动”相关报道。

  样本 “逆境突围”

  “今天,魏姨和她的同事们来了。他们是在去恩施的路上特地转道来看我的,他们还给马上要中考的弟弟带来了上网课用的平板电脑。这样细致的照顾,总是让我特别温暖。”6月30日晚上,浙江大学物理系大二学生吴益乐,坐在咸丰县唐崖镇的家里安静地写着日记。

  吴益乐是一名来自湖北恩施的“春风学子”。他日记中写到的魏姨,是杭州市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部长魏萍。他们的故事要从两年前的夏天说起。

  2018年的夏天,吴益乐考上了浙江大学物理系。因为家里条件不太好,还有一个弟弟正在读书,一家人的经济负担很重。吴益乐记得,那一年的夏天对他和家人来说,是一段喜悦与忧虑交织的日子。

  “就在这个时候,村干部告诉我们,咱家可以申请一些资助,其中之一就是杭州市总工会发起的‘春风行动’。我觉得我应该去试着迎接‘春风’。”让吴益乐没想到的是,申请材料发出没多久,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情况后,马上与他联系并给他发放了浙大春风行动新生助学金。

  帮助吴益乐渡过上大学的第一道难关之后,“春风行动”的帮扶并没有停止。在小吴来杭读书后,魏萍和同事们会常常去学校看他,带些生活必备的日用品,聊一聊生活学习的近况。

  “我们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小吴母亲正在为工作的问题发愁。这虽然不属于我们帮扶的范畴,但是我们还是想尽己所能去帮一帮。”热心的魏萍又忙开了:他们帮助吴益乐的母亲联系了一家杭州的食品厂当工人。这样一来,小吴常常能看见母亲,家里也多了一笔收入。

  “温暖的‘春风’,不仅帮助我解决了经济上的担忧,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感受到别人带来的光与热,从此不再步履维艰。我将在未来,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光亮去照亮更多的人。”吴益乐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为纪念“春风行动”二十周年,市总工会举办了“春风十里 ‘益’路有你”爱心毅行活动,800余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传递公益路上不变的初心。

  样本 “种子选手”

  “我愿意做一粒‘火种’。只要我在,我就是春风行动的‘种子选手’。” 这是席传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最朴素的心声。

  席传喜是谁?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杭州市民。因为春风行动,他成了“爱的接力者”。

  席传喜曾是杭州清泰水电安装队队长。1998年,家中的房子因旧城改造被划入拆迁范围,还没等到补偿金,席传喜却患上中风造成脑梗和心梗。一场病花去10多万元医药费,加上女儿读书需要费用,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

  得知情况后,席传喜所在社区、街道第一时间给他办理了“低保”,申领了残疾证,并列入杭州市级困难家庭“春风行动”的帮扶救助范围……这样的帮扶一直持续到2012年,席传喜女儿参加工作了,他家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

  2013年1月7日,席传喜第一次走进春风行动的捐款点。“那天天气阴冷,我就看见一位步履蹒跚的大伯走进来,问清楚捐款流程以后又出门去了。大约10分钟后,他回来了,抱着一包现金,对我们说要捐3万元给春风行动。”市总工会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胡大淼,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遇见席大伯的样子。从那时候开始,席传喜每年都为“春风行动”捐款。

  “老实说,这些钱也都是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有时候亲戚朋友也会说我想不通。但是我觉得只要还有能力,就想尽这个心意。”因为身体的原因,快70岁的席传喜是医院的“常客”。但是每年留给“春风行动”的几万元捐款,他都会精打细算地留下来。席大伯说,作为春风行动的受惠对象,他会把捐款行动一直坚持下去。



“数”说春风 制图 王璟

  专家点评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张磊

  “春风行动”在杭州成功实施20年,从一个临时性的困难职工救助项目,发展成了制度化、常态化的社会救助政策,其持续发展的背后反映的是杭州“幸福城市”的底蕴和社会治理的不断创新,依靠的是“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

  继续推进实施“春风行动”,需要不断完善“一主多元”的社会救助政策平台,培育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行动主体,将政策宣传、政策实践、政策评估和政策研究等各个环节相结合,既要注重被救助对象的抗逆力提升和个人增能,也要关注其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和环境增能。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