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经验交流
临安:她用真心真情,点亮身边的温暖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5日 浏览量:1040 次

  2004年6月,钱鸣凤从临安区总工会办公室副主任转岗成为临安区总工会保障部部长,这一干就是14年。14年的时间,从一无所知到井井有条,钱鸣凤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累累荣誉,2009年度被省总工会评为帮扶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省级帮扶工作标兵,因为深入细致的帮扶工作,她被帮扶对象亲切地称为钱大姐、钱阿姨。



▲临安区总工会保障部部长钱鸣凤

  脚步 走进职工


  “我们今天来看看,了解一下家庭情况……”一边走着,一边柔声说着,和帮扶对象拉家常。这样的情景,钱鸣凤和她的团队每年都要“上演”上百次。


  2004年走马上任成为保障部部长后,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帮扶对象情况,钱鸣凤在总工会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企业、走进家庭,听听职工们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办公室的工作和保障部的工作完全不同。”因为工作和困难职工息息相关,钱鸣凤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只有全面了解职工情况,她认为才能把钱用在刀刃上,真正帮扶困难职工,也不辜负牵挂职工、捐献爱心的人们。从2004年开始,钱鸣凤养成了每年走访困难职工的习惯。




  2008年,钱鸣凤走访玲珑街道陈姓(困难职工信息保密)职工,当她看到困难职工艰辛的生活状况时,心情非常沉重,“他(困难职工)家里有4口人,除了他本人,都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状况非常不好,我心里非常不好受。”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困难职工?带着对困难职工的牵挂,钱鸣凤想方设法把帮扶的基础工作做好。


  2005年,临安创新开展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活动。梳理困难职工名单,一户户上门抽样走访困难职工,将收集到的信息归纳整理填写,尽管工作量非常大,钱鸣凤依然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安排好各项工作。


  2017年,临安区总工会扩大走访覆盖面,在助学和助困两个阶段,钱鸣凤和她的同事走访了大约300户家庭。今年,助学阶段的走访已经告一段落,她已经开始谋划准备下一阶段的助困走访。


  2004年至今,临安的锦城街道、高虹镇、昌化镇等18个镇街,青山湖科技城,17个产业(局),将近两千户家庭,到过最偏远的山村,淌过冰冷的溪水。无论是崎岖的山路,亦或是宽阔的街道,无论是酷热的盛夏,亦或是寒冷的严冬,即使困难重重也从未阻挡过钱鸣凤和同伴的脚步,而钱鸣凤说,她只是众多工会干部的普通一员,接下来要做的,也仍有许多。


  精准 因困施策

  就业帮扶、就医帮扶、技能帮扶……近年来,临安区出台了《临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困难互助救济暂行办法》等各类帮扶政策,为了给困难职工提供精准帮扶,结合走访情况,钱鸣凤因困施策、对症下药。

  

  锦城街道的王姓职工身体不好,下岗在家,丈夫因交通事故受伤,家庭非常困难,女儿上大学的费用也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钱鸣凤为其提供针对性帮扶,安排职工再就业,为她丈夫提供法律援助解决交通事故赔偿问题,为职工女儿提供助学帮扶。多管齐下,职工的家庭慢慢走上轨道,她女儿大学毕业后,家庭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


  职工的每一点变化,钱鸣凤都非常欣喜。看到困难职工由内而发的笑容,不断改善的家庭状况,钱鸣凤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职工们看到她时一个热情的招呼,一声真挚的感谢,是对她工作的最好肯定。




  而钱鸣凤,并不满足于此,“帮扶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直以来,钱鸣凤思考如何增强困难职工家庭的造血功能。结合多年走访情况以及档案分析,她梳理出大约60%的职工是因病致困,16%是因学致困,10%是意外致困,还有少部分其他原因致困。在为困难职工提供“输血性”帮扶的同时,她希望就业、创业、就学等帮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困难职工家庭自我脱贫解困的能力。


  职工老张曾经在阀门厂工作,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因为收入较少,他和母亲有时在工地上搬砖头以赚取微薄的工资。针对他的情况,临安区总工会一方面为其提供助学帮扶,另一方面将其纳入特困证职工。在帮扶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该职工后在500强企业工作。逢年过节,他都会给钱鸣凤送上温暖的祝福。


  “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你们的帮助给了我前进的动力……”不仅是逢年过节,14年来,钱鸣凤收到了无数困难学子寄来的信和发来的信息,在她的办公室里,这些信装满了整整一抽屉。


   “孩子们的话,让我很感动。”钱鸣凤说,更让她感动的是,困难学生们将爱心传递下去,有的刚上大学就去支教,有的积极参加志愿活动,这也激励着她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起点 更高目标


  走进宽敞明亮的临安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防暑药品、电扇、凉茶等物品一应俱全,在这里,职工不仅能歇歇脚,免费使用各类便利设施,还能得到全方位的服务。


  2007年,临安区总工会在全省县市区中率先建成面积近300平方米的“职工帮扶中心”(后改为职工服务中心),下设“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职工在中心可以享受到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庭前调解、困难救助等17个方面的一站式综合性帮扶。


  中心建立以后,成为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强后盾。工会会员老陈生活困难,因保险等问题,寻求中心帮助。接到他的诉求后,保障部立即跟进,进行调查跟踪,帮助解决困难。




  2013年,根据职工需求,中心提供互助医疗保障,将普惠与重点帮扶相结合,在提供住院生活津贴保障的同时,还提供困难医疗费补贴保障。


  因为与众多职工密切相关,工作量有了明显上升。尽管如此,只要有时间,钱鸣凤和同事依然尽可能地进行上门走访,掌握职工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尽快答复职工。


  2014年,中心创建省级模范服务中心,总工会所有部门参与其中,作为指导性和联络性部门,保障部千头万绪。在共同努力之下,中心硬件不断优化,软件逐步完善,职工得到了更全面的关怀。


  加强监督检查,强化绩效考核,推动就业帮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保障部借助各项制度、政策,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帮扶的真正落地。


  2018年至2020年,每年解困脱困数达到建档困难职工的比例分别不低于40%、40%、20%,省级建档困难职工家庭生活水平达到当地低保标准的1.5倍,市区级以上建档困难职工家庭生活水平达到当地低保标准的1.8倍,确保到2020年临安区困难职工全面解困脱困。


  荣誉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站在新的起点上,钱鸣凤又给自己和团队,制定了更高的目标。他们,一直在路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