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直播观看2万人”、“半小时已经卖了13万元”……日前,淘宝吃货馆来了一位特殊的“带货主播”——挂职湖北省恩施市副市长的杭州干部姚洪华。他参加淘宝网举办的“超级推销员”活动,成功帮助恩施市销售300多万元农产品。
近年来,杭州充分利用自身电商资源对接对口帮扶地区,同时积极拓宽线下销售渠道,帮助贫困地区打造品牌,走出了一条消费扶贫新路子。2019年,杭州累计帮助湖北恩施州和贵州黔东南州购销农特产品超10亿元。
在大山里播下电商的种子
作为电商之都,杭州的电商扶贫不仅起步早、规模大,近年来更逐渐从过去的“电商卖货1.0版”向“授人以渔2.0版”升级。
缺人才、缺设施、缺意识……当网购早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时,大山深处却仍有不少电商产业的“处女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杭州的扶贫干部们深知只有在贫困地区播下电商的种子,才能长出造血式扶贫的参天大树。
去年,在杭州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指导帮助下,湖北恩施州和贵州黔东南州的公共服务中心均已建成,3840个乡镇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覆盖贫困村,实现两州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此外,杭州还制定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力争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电商扶贫高级人才,仅恩施州就相继开展2019年电商讲师、农村电商领头人、网红等各类电商培训15场次,累计培训5086人。
“农民文叔”“农家阿妹丫丫”“土家辉”……在杭州的大力帮扶下,一个个“山里网红”放下锄头、拿起手机,成了当地农产品和旅游文化最好的形象大使。去年,恩施州利川市还被阿里巴巴评为了全国首个农民网红县。
品牌赋能助山货走出大山
人靠衣裳马靠鞍。当“山里人”一个个成了带货主播、网红店主,“山里货”也开始在杭州的包装下“走向人生巅峰”。
通过品牌赋能和产品开发来提升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已经成为杭州消费扶贫的一条新思路。
品牌打响了,销售也不能落下。借助自身千万级的庞大市场,杭州想方设法帮对口地区“带货”。市财政局上线的政采云平台农业(扶贫)馆利用政府采购为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去年成交金额近2000万元;市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将两州纳入疗休养目的地,去年以来已有58000名杭州职工赴两州疗休养,直接带动当地消费;市机关事务局开辟了三个特色门店,为恩施州、黔东南州提供固定的门店直营服务;市商旅集团旗下的联华超市开出16个消费扶贫示范店,成立不足三个月月营业额已破千万;各区县市通过开辟消费扶贫馆、购买扶贫礼包、推进村企结对等方式积极帮助对口地区销售农产品,以实际行动开展消费扶贫。
据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今年杭州还将继续在深化消费扶贫上下功夫、求实效,推进“十大”消费扶贫行动,探索走出一条规模化、可持续的消费扶贫新路子。
(“杭情施意”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