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从受助者到施助者 席传喜的春风传承路
  每年年初,杭州的“春风行动”捐款点总会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席传喜。自2013年起,他已经连续13年向“春风行动”捐款。从曾经的受助者,到如今的捐助者,他用自己的坚持,诠释了“善的循环”。   “今年捐了2000元。”近日,席传喜告诉记者,在他心中,“春风行动”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开年的捐款,更是新一年的首要大事。   时间回溯到2006年。彼时的席传喜一家,正经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他因突发脑梗和心梗丧失劳动能力,妻子罹患糖尿病,女儿还在上学,高昂的治疗费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当时是真的苦,温饱都成了问题,一度对生活很绝望。”席传喜回忆。   转机来自社区的一纸申请表。通过“春风行动”,席家被纳入市级困难家庭帮扶对象,不仅享受医疗费用减免,女儿每年还能获得助学金。“是‘春风’托住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席传喜说。2012年,随着女儿大学毕业、家庭拆迁安置款到位,一家人终于走出阴霾。而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主动提出不再申请残疾人
04/29/2025
查看详情 >
这份商业保险由政府买单,符合条件的无需申请即可自动获得
  近日,杭州市民政局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杭州市“众扶保”困难群众关爱险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为全市困难群众定制综合型商业保险项目,哪些是政府补助对象?哪些项目可赔付?   “众扶保”困难群众关爱险项目内容   “众扶保”困难群众关爱险项目是我市为防范困难群体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等问题,专门定制的综合型商业保险项目。该项目是在西湖益联保和其他商业保险基础上,填补了现有商业保险项目在覆盖面和保险内容上的“缝隙”,全面提升困难群众“防风险”能力。   项目包含A型险(组合险)和B型险(补充险)两类——   A型险:重点聚焦困难群众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致贫返贫的因素,设计的涵盖“意外、救急、保障、医疗、服务”五合一的组合型保险;   B型险:主要针对已经参保了部分商业保险项目,但保障力度较低的困难对象(如老年人意外险和女性健康险参保对象等),设计的涵盖“救急、保障、医疗、服务”的补充型保险。   符合这些条件
07/18/2025
查看详情 >
为爱充电”三载情,清凉接力沁临平
  “谢谢你们!这笔电费来得太及时了,大热天终于能安心开空调了!”电话里,崇贤街道一位困难群众的声音满是感激。这充满人情味的瞬间,正是国网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与区慈善总会联合浙江贝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爱充电”慈善项目迈入第三年的生动缩影。三年来,这份盛夏里的清凉关怀从未缺席,持续为低保、低边等困境家庭缓解酷暑压力,助力他们清凉度夏。   初心不改,聚焦“降温”刚需   项目的核心始终如一:切实解决临平区困难群众夏季高温期间用电制冷的经济负担。今年,“为爱充电”的清凉关怀将覆盖全区1445户困境家庭,注入50.01万元电费补助。其中,残疾人单列户施保家庭每户补助323元,其他低保低边困境家庭每户424元。   服务升级,关爱“一键直达”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为爱充电”在精准与便捷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项目组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承诺,升级为“一次都不跑”的贴心实践!依托民政部门精准的困难群众名单,联合区慈善总会及属地镇街细致核实,成功建立了全区社会救助对象电力信息
07/17/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慈善力量共探战略慈善新路径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市慈善联合会)联合浙江上市公司协会,在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2025年第1期会员日活动,重点聚焦上市公司战略慈善的探索与实践。   杭州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市慈善总会(市慈善联合会)秘书长孙华锋,浙江上市公司协会副秘书长劳文,杭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代表范雪华、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屠海雁,浙江省内30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及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时代下的企业慈善新范式。   战略慈善:ESG信息披露的关键一环   活动中,德恒律所全球财富管理业务中心秘书长张健发表了题为“上市公司战略慈善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演讲。张健深刻阐释了战略慈善如何超越传统公益,成为上市公司回应ESG信息披露要求、赋能阳光化市值管理、打造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全新工具与路径。   他表示,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杭州市慈善促进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开展慈善捐赠、设立慈善
07/16/2025
查看详情 >
丁兰街道长虹社区书写“困有所助”民生答卷
  在上城区丁兰街道长虹社区——杭州市最大的公、廉租房社区之一,居住着307户384名困难群众。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上城助联体服务点的社工们,用日复一日的脚步丈量需求,将“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承诺化为现实,编织出一张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网”。   病榻前的“生命接力”:独居老人就医路不再难   82岁的特困老人郑师傅身患严重肾病,需每周三次透析。得知医生建议他长期住院却因费用犯难,社工马晨毅然担当起“就医管家”。三个月间,她拨了上百个电话,对比6家综合医院和2家康养机构,实地考察环境,多方协调医保政策,最终帮郑师傅在杭州诚鸿医院安顿下来。“您安心治疗,有事找我们”——这句朴实的承诺,让病榻上的老人热泪盈眶。   事故后的“双向奔赴”:为困境家庭锚定希望   去年3月,低保户金师傅12岁的儿子小金遭遇严重车祸,多处骨折并伤及脑肾,高昂手术费令家庭陷入困境。社工吴杰第一时间介入,社区党组织迅速响应:不仅申请到救
07/15/2025
查看详情 >
惠及约1.5亿退休人员!2025年基本养老金再涨2%
  养老金,与亿万退休人员息息相关。   为更好保障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7月10日发布通知,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已退休人员,按照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2%的标准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接下来,各省份将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今年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将尽快发放到位,将惠及约1.5亿名退休人员。   “自2005年以来,我国连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当前国内经济承压、不确定性上升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养老金增长,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说。   他表示,国家在综合考虑上一年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等因素基础上,确定了今年2%的上调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2%是全国总体调整水平。即算全国的“总账”,是2024年全部退休人员平均每人每月基本养老金
07/14/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发布“家门口幸福养老”十大行动计划
  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人数累计增长11.61人、率先全国创设养老服务电子津贴“重阳分”……   日前,杭州召开全市民政会议,晒出过去五年杭州民政工作的“成绩单”,同时,未来五年“工作清单”新鲜出炉,一个个小目标令人充满期待。   锚定“全省示范、全国领先”总目标   杭州将全力打造“六个引领区”   过去五年里,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制定发布了全省首个弱有众扶体系建设规范的团体标准,为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体系提供“杭州样本”。   截至目前,杭州养老机构护理型的床位占比达到71%,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人数累计增长11.61人。同时,我市创新推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和爱心卡制度,为全省推广提供了“杭州经验”;推出全城通智慧助餐模式,打破户籍限制,根据年龄段为在杭老年人提供5至8折优惠折扣,实现助餐服务普惠化。 &em
07/11/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收养孤残儿童有了“数字向导”
  近日,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上线“收养智推”功能。该功能依托杭州市民政局打造的“杭民星”智能服务小程序,以智能对话采集收养家庭对儿童年龄、健康状况、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并将多维度需求与福利院残疾孤儿信息进行精准匹配,生成适配度报告,呈现脱敏的儿童数字画像。   “国内有收养意愿的家庭不少,但以前,家长每次打来电话,我都要反复说明孩子的疾病类型、残疾程度、生长发育情况等。”杭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赵胡明介绍,目前该院收留抚养270多名儿童,患有不同程度残疾或疾病,平均每月都会接到十多个收养咨询电话,一通电话说大半个小时是常事,“‘收养智推’功能在保障儿童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搭建家庭与儿童间的了解渠道和信任桥梁,让儿童的个人情况更具象化,增加收养家庭对院内儿童的直观认识。”   “智能筛选+人工复核”双机制,既确保残疾孤儿收养流程合规,又让收养过程更透明,提升收养匹配效率,使爱心家庭与残疾孤儿的“缘分”更具温度。  &emsp
07/10/2025
查看详情 >
公益慈善的打开方式能有几种?杭州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杭州发挥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连续六次位列全省城市慈善发展指数首位,慈善文化园、慈善景区、丁丙慈善基地……这些杭州慈善地标您是否曾经打过卡呢?今天我们一起盘点这些年杭州慈善发展的重要历程。   第一篇章 法治引领人人向善   《杭州市慈善促进条例》于4月11日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于5月30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7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市首部慈善领域的地方立法,《条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规范杭州慈善事业发展,在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社区慈善、数字慈善、慈善监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打造“善城杭州”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第二篇章 慈善信托先行先试   2021年:浙江省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力量,慈善被赋予新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杭州市被列为浙江省唯一的慈善信托专项改革试点城市。   2022年:3月,杭州市出台《关
07/09/2025
查看详情 >
夏日送清凉 关爱润心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工作要求,弘扬“六干”作风,杭州市残联以“结对帮扶”为抓手,组织党员、干部走访困难家庭,了解群众需求、纾困解难、增进干群感情。   7月气温持续攀升,市残联系统党员干部代表、联合党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分别前往西湖区灵隐街道、萧山区党湾镇,对31户困难家庭进行了高温慰问。   走访中,系统党员、干部详细询问了困难家庭的生活现状、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有关情况,认真倾听诉求,耐心解读政策,宣传自强典型,叮嘱防暑降温,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自强自立,保持乐观心态,勇敢战胜病魔和困难。结对群众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向上面对生活。
07/08/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启动 “夏季送清凉” 专项救助
  连日来,杭州持续被热浪 “炙烤”,高温预警接连拉响。这对于露宿街头或临时陷入困境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为保障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安全度夏,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日前全面启动 “夏季送清凉” 专项救助行动,为他们送去烈日下的阵阵清凉。   自专项救助行动启动以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组织的 “救助急先锋” 巡查队伍,按区域分批次化身烈日下的 “清凉使者”,深入杭州主城区的公园凉亭、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流浪人员易聚集区域,主动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陷入困境者进站避暑。   对于劝导后不愿去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工作人员则会发放防暑救助物资,包括食品和水、衣物、口罩、风油精和藿香正气胶囊等防暑物品。   此外,工作人员会向他们发放救助引导卡,卡片上清晰标注求助电话与救助站地址,方便他们随时联系,从而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   除加大街面劝导救助外,杭州市救助管理站还充分发挥 “站内避暑” 功能,畅通24小时值班
07/07/2025
查看详情 >
我国拟立社会救助法!这些规定与我们有关
  医疗、上学、住房……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低收入群体的困难情形正发生变化。哪些人可以成为社会救助对象?救助的申请程序是否便捷?近日,社会救助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首次审议引发社会关注,草案中有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民民一起抢先解锁三大看点!   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增加这些家庭作为救助对象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我国低收入群众的困难程度、困难情形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有的面临基本生活问题,有的在医疗、住房、孩子上学、就业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   社会救助法草案明确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在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社会救助对象的基础上,增加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作为社会救助对象。对不同社会救助对象,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分别给予相应的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草案规定,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标准且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由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医疗、教育、住房
07/04/2025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