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西湖区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生活圈 托起幸福“夕阳红”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7日 浏览量:622 次
  老年食堂:实现镇街全覆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前,办社区老年食堂成为解决老年居民生活难题的民生大事。

  2003年,在习近平同志的关怀下,杭州市第一家老年食堂在翠苑一区社区落成。16年来,食堂经历了3次提升改造,面积更大、环境更好、菜品更多,每天光顾的老人也更多了。

  此后,西湖区大力推进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涌现出一批就餐环境好、服务质量优的老年食堂,在给老年人提供温馨的就餐服务的同时,也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浓浓幸福感。2007年10月开张的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夕阳红膳厅,12年来已接待60岁以上老年人达35万多人次,很多老人把夕阳红膳厅当作自家厨房,亲朋好友来访用餐都设在夕阳红膳厅。为保证老年人的正常就餐,2012年9月份,社区对夕阳红餐厅进行规模整改扩建,把面积约60平方米的仓库和员工休息间改为就餐区,还为行动不便及80岁以上的老人开辟出30平方米的就餐区。扩建后的食堂约125平方米,宽敞明亮,可同时容纳120人左右就餐。

  作为2019年4月3日才开张的新食堂,位于文新街道府新社区的隐养饭堂时代感十足。步入府新社区老年食堂,简洁的北欧风,开阔的玻璃房,一侧是取餐区,大厅内摆放木纹的桌椅,面积约150平方米,能容纳50多人同时就餐。还给予高龄、困难失能老人一定的助餐补贴,为有需要的老人免费送餐上门。

  据了解,目前西湖区共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84家,实现了镇街助餐服务全覆盖。今年,西湖区计划新建7所社区老年食堂,除了府新社区老年食堂已于今年4月底投入运行之外,翠苑三区社区、翠苑四区社区、南都社区、西溪里社区、河滨社区、三阳村等6个社区的老年食堂项目建设均在顺利推进中,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西湖养老:形成15分钟生活圈

  西湖区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区,老年人口多年来一直位于杭州主城区首位,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口总量大,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等特征明显。

  近年来,西湖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和“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的指示精神,围绕全面形成“15分钟”居家养老生活圈的目标,将打造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强老年助餐服务、加强医养结合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持续实施惠老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打响“美丽西湖 幸福养老”品牌。

  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西湖区向来敢为人先。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第一家镇街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古荡金秋家园长者服务中心、第一家社区嵌入式微机构——灵隐伴居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了一条区级养老服务特色街区——文新街道桑榆情养老特色一条街,在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中首创匠心长者工作室。

  此外,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居家上门照护和照料中心运行社会化实体目录库,吸引了万科、绿城、巾帼西丽等专业社会企业和组织。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种资源,开展分层分类的为老服务,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养老服务运行模式进一步强化。

  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3个“全国敬老文明号”、浙江省首批老年友好城区、浙江省“十佳民生工程”、杭州市政府创新奖……近年来,西湖区的幸福养老事业,已收获了一长串的金字招牌。

  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西湖区将坚持项目为纲、服务至上、需求导向,不断推进设施建设、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构建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养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提升西湖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