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近年以来,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工作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最新指示精神,以全面提高黔东南州基础教育水平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提振教育理想信心等方面效果显著,人才交流更加频繁,人才帮扶持续增强,本土教师队伍能力迅速提升,探索形成了台江“组团式”教育帮扶模式,为黔东南州脱贫出列提供了强劲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取得重要成果。
帮扶教育脱贫效果显著
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协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为13个县配建易地移民搬迁学校15所,投入帮扶资金7896万元,解决了搬迁户、群众6152名适龄子女就学问题。支持黔东南州教育信息化,“宽带网络校校通”通网率达84.67%,“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达94.60%。协调30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改扩建项目,增强职业教育办学能力;下拨220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台江县民族中学钱江综合馆项目,为台江民中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019年度杭州市“娃哈哈.春风助学”助学金发放仪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累计有杭州教师308人到黔东南州挂职和支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原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应邀担任台江民中校长,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帆同志应邀担任台江职校校长,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生党总支书记刘诚平应邀担任从江县一中校长……引入权力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格管理等高效管理措施,所在学校步入正轨,如2020年台江一本上线 270人,提高152.3%;一本、二本共上线 810 人,提高44.4%。在中华职业教育全国总决赛上,台江职校“点睛苗绣”项目获铜奖——这是该校建校33年以来第一个国赛奖项。
提振教育理想信心。人民群众对黔东南州的教育更加认同,外出就学的现象得到改善。如台江教育长期挂末,初中毕业生大都到外地就读。引进了陈立群校长为代表的杭州人才后,本科上线率翻了两倍多,群众信任指数大幅提升。2018年中考全县前100名的学生有95位选择在台江就读,2019年上升到99%。2019年台江职校毕业生368人,其中60人升入高职院校,就业303人,就业率98.6%,收入平均每月2800元,2019年秋季完成招生776人,是往年两倍多。
人才帮扶不断加强
借助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杭州市共吸收黔东南州2960名校长、教师跟岗培训,共选派80名校长、393名教师到全州开展送教、支教,培训全州教师3万余名。通过“银龄计划”从杭州引进了6名退休教育专家担任校长或医院院长。建立人才“传帮带”机制,推行“一对一”“一对多”带教,努力培养本土团队。杭州市投入1000万元资金,实施台江县教育综合提升工程,邀请专家送教300余场次,选送校长、教师到杭跟岗学习近1200人次,新增省级名师5人,州级名师12人,新增州级重点课题10项、一般课题16项,9个先进集体、14个先进团队、52名教师获得省州级表彰,台江县在全州考核中上升到第2名。
杭州市市长(时任)徐立毅、黔东南州委书记桑维亮共同为台江县教育综合提升工程揭牌
人才培养合作提高学生素质能力。黔东南州民高“杭黔班”每年招生100人,浙江省甘霖基金会设立台江“甘霖班”每年招生50人,萧山区在从江开办“萧从励志班”招收140人,西湖区在镇远开办“西湖班”招收50人,帮扶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开展职业教育校校合作,累计输送345名学生前往杭州就读或顶岗实习,享受学费住宿费全免、报销两次往返交通费和每月1000元生活补助。
黎平“山凤凰”关爱女生计划助学金发放仪式
推动师生思想观念能力持续提升
教育观念和专业能力更新进步。以“时代楷模”陈立群为代表的教育对口帮扶的专家、教学名师以及支教教师,在学术讲座、专题培训、日常教学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精巧的教学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娴熟的教学技艺、高效的教学业绩展现在民族贫困地区学校教师面前,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助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智志双扶激发内生动力。杭州教育帮扶注重激励和提升受帮扶对象的志气,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坚定教育脱贫志向,发挥脱贫攻坚主体作用。如陈立群校长推进改革坐班时间,新定教师管理制度,帮扶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启动“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有针对性系统培养教师,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信心。
优化拓展“组团式”教育帮扶新模式
“组团式”教育帮扶模式是由对口支援省(区、市)及省内有关部门单位根据贫困县教育帮扶需求,组团选派支教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由选派引进的优秀校长植入引领,汇聚各方力量,按需帮扶,协同用力,专门针对一个贫困县或一所薄弱学校实施管理输入、示范引领和培训指导,进行“重塑性”“植入式”帮扶的一种教育帮扶模式。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已有63所幼儿、172所小学、74所初中、22所高中、12所中职学校共343所学校与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已有台江、雷山、从江、榕江、锦屏等县引进了杭州优秀校长担任本土学校校长,其他县均有杭州教师或干部担任本土学校副校长,黔东南州内各县至少有3名杭州教师长期支教,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帮扶格局。

主要经验体现为:“五坚持”+“六结合三能力”。
“五坚持”即:坚持党建促进教育扶贫,促进教育改革开放;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强化支持保障服务。坚持优秀校长精神引领、文化植入与管理输入,推进学校深化改革;支教团队植入教育帮扶,突出示范指导培训。坚持“送出去”培训跟岗,拓宽教育教学视野;开展“引进来”专题培训研修,培养干部教师队伍。坚持多元激励与惩戒约束并举,充分激发教师活力;强力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建立良好教风学风。坚持深入家访传递爱心,激发斗志实现“扶志”;弘扬高尚师德,传递正能量,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六结合三能力”即:党委政府保障支持与学校内部治理改革相结合,先进管理输入和精神文化引领相结合,提高学校管理能力。“送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培训指导与岗位练兵相结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行为改善与精神培育相结合,关爱鼓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发展学生关键能力。“
组团式”教育帮扶实现了从“参与式”、“输血式”扶贫到“植入式”、“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贵州省专门出台文件,在全省推广杭州市组团式帮扶模式,相关文件得到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省长谌贻琴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