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居住环境是困难群众多维需求之一,共同富裕背景下的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改变传统物质救助,向多维救助转变。富阳区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家庭居室改善服务规范,有利于形成可操作、可持续、可推广的共同富裕标准化单元,实现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所需所盼,成为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探索社会救助领域标准化的躬行实践。该标准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提供社会救助服务的角度出发,率先尝试标准化与社会救助服务深度融合,对救助行为全流程、全要素的规范,为救助工作的“准确、科学、时效、清廉”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确保工作人员依据标准行事,减少机制运行过程中人为干预的影响,实现社会救助服务依照相关法律、规范、标准运行,加快推进社会救助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满足困难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场景。该标准对服务提供的主体、配合机构和服务人员进行界定,明确服务流程及要求,附有工作图表,让各项服务的衔接更顺畅。通过标准的贯彻实施,有效回应共同富裕背景下困难群众多维需求,提升社会救助服务的管理效率和质量,解决救助需求“瞄不准”、需求传递“接不上”、需求回应“跟不上”的问题。如富阳区胥口镇在校学生小廖爸爸反映因家庭环境简陋,儿子不愿将朋友带家里做客,平日社会融入度低,通过链接实施善居工程,小廖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对触手可及的新生活充满憧憬。
填补居室改善标准空白的有益尝试。当前,部分地区在社会救助家庭居室改善方面实施“暖巢更新”、“焕新乐园”、“理想小屋”、“梦想改造家”、“慈爱小屋”等系列项目,但均未对居室改善相关服务事项进行规范。通过标准的出台,细化社会救助家庭居室改善工作各流程中的规范内容,有效解决具体实施中存在操作性差、内容不统一的问题,提高了标准的实施成效,为“善居工程”的推广提供可参考的规则,形成困难群众共同富裕标准化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