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春风”吹拂的温暖都在记忆里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浏览量:31 次 来源:杭州工会
  由杭州市总工会发起的“百年工运,等你潮创”征集活动自10月16日启动以来,已收到不少来自市民和职工的创意与记忆。

  其中一篇是来自杭州市总工会退休人员胡大淼的文章,他讲述的是关于20世纪80年代的工会记忆以及“春风行动”的温暖回忆。

  工会记忆——

  “我心目中的杭州市总工会,是一座桥梁,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劳模评选、树立标杆、培育和倡导‘工匠’精神等各种形式,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参与经济建设;杭州市总工会也是职工的‘娘家人’,通过兴办职工帮扶中心、实施法律援助等,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连年开展‘春风行动’以来,成为全市帮扶困难群众的抓手和载体……”

  胡大淼自1986年进入杭州市总工会工作,他在投稿中,写下了这段话。

  他还清楚地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杭州企事业单位烹饪人员一度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

  “1981年前后,杭州市总工会创办了职工厨师培训班,自编教材,邀请老师傅授课,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烹调师资格考评。”胡大淼告诉潮新闻记者,当时,培训班十分火爆,而且成效显著,多年间共培养了数千名各级厨师,后来都成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餐饮机构的技术骨干,有的甚至走出国门推广中国烹调技术。

  他说,那时,杭州市总工会还组建了“攻关小组”,他们深入工厂、企业,针对技术难题现场解决,帮助企业改进技术、积累操作经验,“这类队伍曾达二三十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胡大淼看来,这就是工会的职能之一,通过技能培训等举措,激发职工积极性,为杭州创新发展提供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支撑。

受访者供图


  更让他难忘的是,“春风”吹拂的日子。

  在杭州市总工会连续多年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的基础上,2000年,杭州首创以“社会各界送温暖,困难群众沐春风”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构筑了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帮扶困难群众的“爱心绿色通道”。

  “那时的报纸,我都还留着。”作为“春风行动”的见证者,胡大淼将一叠记录着“春风行动”启动和不少困难家庭故事的报纸,精心地收藏在抽屉里,有的还被剪下来做成剪报,并手写注明日期。

  虽然报纸已泛黄,但记忆犹新。

  “2013年1月8日《钱江晚报》头版刊登了一则‘春风行动’的故事,很感人,我一直还留着这张报纸。”胡大淼说。

胡大淼一直保留着那份《钱江晚报》。受访者供图


  那篇报道的标题是“被春风吹了8年 该我帮别人了”,讲述的是杭州市总工会收到一笔个人捐款3万元,来自曾经是低保户的60岁席大伯——

  2007年,他和老伴的医药费就达到16万元。对于一个低保家庭来说,有些喘不过气。社区、街道了解情况后,帮他们一家申请了“春风行动”帮扶对象。自此,逢年过节,家里来探望的客人络绎不绝,有的送慰问金,有的送大礼包。8年多来,老人一直接受着“春风行动”的帮助。

  随着日子安稳下来,他觉得应该有所回馈了,“我拿出一笔钱,捐给那些和我曾经一样处于困难的家庭,帮助一点是一点啊。”

  “很多曾经被‘春风行动’帮助过的困难职工,后来又成了帮助他人的人。”胡大淼说,这是“春风行动”最动人的地方,从政府部门的支持,到企业的爱心,再到普通市民的点滴善意,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爱心接力中,每个人都是送春风的人。

  据了解,截至2024年底,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鼎力支持、无私捐助下,“春风行动”已累计为505.89万户(次)困难家庭发放救助慰问金42.27亿元。

  如今虽然胡大淼已退休多年,但他仍然关注着每年“春风行动”的启动和开展。

  “那些对困难个体的关切和帮助,是杭州这座城市最深的暖意。”他说。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