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巩固拓展低保专项治理成果 促进困难群众物质精神“双富裕”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2日 浏览量:764 次 来源:浙江民政
  今年以来,杭州市在三年低保专项治理的基础上,以推进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建设为引擎,细化标准、强化保障、深化服务,全面巩固拓展低保专项治理成果,促进困难群众物质、精神“双富裕”。

  细化标准 提高低保专项治理精准度

  细化评估指标。实践中,杭州市结合社会救助工作实际,系统梳理了现行社会救助法规、政策和文件,在治理内容上建立完善了包含5大类评估指标、16项具体评估标准的低保专项治理评估指标体系;在治理标准上建立了包含4个层级、9个维度、64个子项、4类不同对象的检查评分体系,为全面、客观评价低保专项治理绩效和政策落实情况提供了依据。
 
  细化需求评估。低保专项治理的最终落脚点,是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杭州市开展了“脱贫攻坚回头看+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专项评估。一方面,以第三方委托服务的形式,重点针对救助对象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另一方面,联合专家学者,以相对贫困测量评估为瞄准点,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家境调查地方标准,开展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为健全完善与共同富裕相匹配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提供实践参考。

  细化考核要求。一是联合纪检部门强势督查。把低保专项治理作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载体,联合纪检部门组建专项督查小组,通过交叉检查、交流谈话等方式,强化工作人员红线意识,加强作风建设。二是以赛促改强化提升。健全考核机制,开展“比学赶超”,实行月月晒榜,将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考核,督促基层加大自查整改力度,巩固治理成果。


  强化保障 提高低保专项治理长效度


  聚焦重点,强化专班保障。今年初,杭州市成立困难群众帮扶专班,凝聚部门合力,为深化低保专项治理和各项救助政策高效落实提供支撑。在专班机制的保障下,今年春节前,全市快速落实了困难群众节日临时生活补助发放,在通知下发一周内将0.96亿元节日补助金及时发放到13.14万名困难群众手中。

  着力难点,强化政策保障。救助水平城乡不平衡是近年来杭州市专项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今年,该市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市域一体化发展,“低保标准、低边生活补助和价格补贴标准、低边认定标准全市域统一”被纳入《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行动计划(2021-2025)》,有望年底实现市域同标,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围绕要点,强化资金保障。低保专项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为做深做细此项工作,杭州市实行“部门+专业+第三方”的联合治理模式,专门设立了治理评估项目专项资金,并纳入部门年度财政预算。同时,积极推进基层减负、治理下沉,鼓励县(市、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强化社会救助政策在“最后一公里”的贯彻落实。今年以来,全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录了乡镇(街道)民政经办服务人员100余名,引入10多家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等工作,有效助力基层夯实兜底保障基础,减少“错保” “漏保”问题的发生。

  深化服务 提高低保专项治理温暖度

  深化探访关爱,传递党恩解民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杭州市以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深化探访关爱举措、传递党恩解民忧为主要内容,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排查行动。组建“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社工+志愿者+机关党员”探访队伍,对困难群众实施分层分类探访,大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及时帮困解难。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走访重病重残人员、生活困难的党员等困难群众11万人次,解决个案问题163个。

  深化多元服务,提升品质纾民困。新时期,随着社会救助水平的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需求趋于多样化,针对新时期新问题,杭州市大力推进“物质+服务”救助帮扶模式,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 “三社联动”,多途径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救助帮扶服务。全市连续4年设立社会救助公益创投项目,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救助服务,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连续2年开展“福彩公益金·救助直通车”项目,投入专项福彩公益金200万元,资助全市1000户重病、重残等困难家庭缓解生活困难。

  深化数字改革,共享发展惠民生。今年,杭州市被列为浙江省社会救助“一件事”线上惠民联办改革试点,着力打造以社会救助“一件事”线上惠民联办为中心场景、推动政府和社会服务资源线上“幸福码”线下“助联体”全面协同、形成“14+N”惠民事项集成联办的杭州智慧救助新模式。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认定及保障金给付等9个救助事项已实现全市域“一件事”线上惠民联办,进一步拓展了专项治理的特色和实效。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