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民政厅公布2025年全省品牌社会组织案例名单。杭州市临平区乐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申报的《小微捐赠撬动大助残,构建可持续社区助残新生态“一毛钱”公益项目》成功入选,获评省级品牌社会组织案例。
杭州市临平区乐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2019年3月,以“用行动打破残障 用爱心点亮希望”为使命,致力于为残障群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自成立以来,中心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累计服务残障人士超1200人。2022年被评定为4A级社会组织,2023年被评为临平区品牌社会组织。
近年来,杭州市临平区民政局深耕社会组织培育赋能,以政策引导为支撑、资源链接为纽带,搭建公益项目孵化培育体系,激活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活力。杭州市临平区乐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专注助残扶弱的区级品牌社会组织,成功孵化了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一毛钱”公益。该项目不仅汇聚点滴爱心,为困境残疾人家庭纾困解难,更助力智力残疾人成功创业、融入社会,实现了从受助到自立的蜕变。中心聚焦残疾人服务中存在的“服务断层”、“资金僵局”与“社会隔离”三大核心痛点,以“一毛钱”公益项目为实践载体,探索出可持续社区助残新路径。
创新捐赠机制,激活社区公益动能
中心首创“0.1元小额捐+商户1:1配捐”模式,如顾客每笔消费捐0.1元,合作商户同步配捐0.1元,极大降低公众参与门槛,变“偶尔大额捐赠”为“日常小额习惯”。同时,建立“区块链溯源系统+季度公众号公示”的透明信任体系,清晰呈现每一分钱的流向,构建坚实的“捐赠-执行”信任闭环,确保爱心看得见、信得过,夯实了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公信力基础。
精准响应需求,构建分级帮扶网络
中心建立“残疾人家庭点单+社区网格员核验”的需求发现机制,破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创新实施“需求分级响应机制”:对标识为“红色”的紧急需求确保24小时内响应;对“黄色”的必需需求在72小时内落实;对“蓝色”的发展性需求纳入月度排期有序推进。这套分级响应体系,如同为不同“病情”开出了精准“处方”,确保了有限的公益资源能够精准匹配到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上,实现了帮扶效率的最大化和资源使用的最优化。
赋能个体成长,打造互助循环生态
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和“优势视角”,深度挖掘服务对象潜能。在实践中,中心不仅解决燃眉之急,更致力于深度挖掘服务对象的内在优势,助其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根本性蜕变。如四级智力残疾人古某某,经中心培育成功创业后,每月从面馆营业额中向“一毛钱”捐赠池捐款200-300元(截至2025年初累计超5000元),实现了从“受助者”到“自助者”再到“助人者”的蜕变,形成感人的爱心反哺循环。
经过多年深耕细作与实践积淀,中心不仅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在服务中收获了实打实的成效。“一毛钱公益”项目不仅帮助了残疾人实现了创业梦想,还为乔司街道残疾人之家的爱心超市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破解资金困局,实现小微善举大汇聚
项目打破传统慈善资金困局,创新“0.1元小额捐+商户配捐”模式,截至2025年6月累计获捐超15000元,2024年升级为街道公益创投项目后新增捐款10000元,累计开展服务120次,动员志愿者520人、服务时长6250小时,实现小微善举大汇聚。
促进个体蜕变,彰显助人自助核心价值
以“助人自助”为核心,助力服务对象蜕变,如古某某创业后累计捐款超5000元,完成“受助—助人”转变;通过分级响应机制,精准解决残疾人紧急医疗、辅具需求等痛点,提升其获得感与幸福感。
创新模式获认,构建普惠助残新范式
模式获政府与社会认可,凭借微捐革新、精准触达、资源联动、透明信任四大支柱,破解传统慈善三大悖论,成为可复制的社区助残范本。中心将持续创新,拓展线上日捐、企业配捐等形式,构建更包容的助残新生态。
“一毛钱公益” 项目不仅为残疾人之家学员带来了物质上的支持,更营造了助残扶残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更多人关注到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