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高校贫困生帮扶,看杭州这位老师的“自助”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4日 浏览量:629 次 来源:小时新闻
  贫困生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成为“双困生”,继而产生心理失衡,对学习生活也容易造成影响。这对高校教育是个挑战,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学院的潘承恩老师有自己的办法。

  潘老师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改变以往的授之以鱼式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为新时代“授之以渔”式的“自助”,教育高校贫困生有效吸收新常态下的信息成果,实现创业就业有效结合,让贫困生有效就业率的迅速提升,树立自信心,实现对他们的精神帮扶。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热点、难点、新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技术创新->比赛验证->学生创业。

  潘老师鼓励学生在修习本专业必修课的同时,跨专业进修课程。还组织学生以讨论、汇报、网课(含国际教学资源)等形式系统学习产品思维、创新思维、科技参考、商业参考、个人投资、演讲与礼仪等课程。潘老师将贫困生优先纳入“专利-赛-创”小组,每周至少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交流,定期进行创新碰撞日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兴趣,激发出各自的设计产品、方案,在学生考虑好综合设计的方案后,与小组成员一起来讨论此方案的可行性。潘老师指导“专利-赛-创”小组将申请专利中或专利申请已成功的产品或设计撰写项目计划书,鼓励其参加浙江省电子商务竞赛、“挑战杯”、“互联网+ ”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项目。当比赛获得一定成绩,即项目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情况下,“专利-赛-创”小组或师生共同创业。

  自2019年以来,通过潘老师的实践活动,先后有30余人次贫困大学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获得学校研发创新奖学金,30余人次贫困大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奖项,因为比赛奖项的加分,很多贫困大学生由此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了入党推优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潘老师与贫困大学生共同研究相关创新点,与贫困学生团队一路成长,为贫困学生保驾护航,促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创业人才,进一步促进对贫困学生的创业指导,从而在学校的贫困生中形成良性的创新创业循环。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