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这家人捐了2000册书籍 把美好的森林故事带到贫困孩子身边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8日 浏览量:777 次
  山里的孩子,自出生就与数不清的植物作伴,但他们真的熟悉这些“朋友”吗?

  有一个人,可能比山里的常住民更熟悉。他和儿子共著了一本《跨界》,书里的香樟王老成持重:柳杉王落落大方;芦苇君后生可畏;茶花女婀娜多姿;毛笋儿英姿勃发;狗不理草活泼可爱。

  这个人,是周生祥,高级工程师,长期在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工作,撰写了科技论文40多篇,多次被评为全国、省级优秀论文。

  周生祥的儿子周喆鸣则是一位90后,浙江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放弃保送,跨专业攻读数字媒体,目前已收到美国、英国、香港等多个大学的研究生offer。

  几天前,他们一家为“春风沐浴·温暖阅读”活动捐来2000册书,其中就有这本《跨界》。

  “希望山区的孩子们能够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现在开始打好基础,以后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周生祥说。




  让孩子看看自己看过的世界

  周生祥退休了,妻子俞建英便把自己的公司交给丈夫打理。几天前,一位朋友看到温暖阅读的新闻,便跟俞建英说“有个给小朋友捐书的活动,你们感不感兴趣。”

  俞建英一想,还挺巧,正好两人想等疫情结束后,去山区为小朋友捐点书。

  当天,周生祥回家听到这个消息,果然一口同意了。俞建英又给儿子打电话,让儿子去出版社买书。

  “我们捐的书是《天候·秋》和《跨界》,两本书从气候、风土、森林文化,写到人情、世俗、时代变迁,很适合静下来读。”俞建英说。

  提及捐书、选书的理由,周生祥考虑得比较多。

  他幼时在农村长大,后来考进了林业院校,毕业后长期从事林业工作,近四十年来,足迹遍布浙江的山山水水,对大自然的美好有很深的感受。他觉得,文化自信就是从大自然的实践中逐步结累起来的。现在的中小学生,缺少了自然环境保护的教学与实践,那么就无从谈起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周生祥也了解到,对一些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而言,在物质脱贫致富的同时,还迫切需要丰富精神生活。

  “这几年,我写了几本反映生态文化方面的小说,正好能够为需要帮助、热爱阅读的困难家庭捐赠书籍,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赠送部分书籍,以表示我们全家的一份爱心和温暖。”

  妻子俞建英则认为,一口气捐那么多本实体书,不仅是希望把知识带到山区,还希望培养他们静读纸质书的习惯,“想当年,我儿子小时候,我常常带他到新华书店看书,一看就是一天,现在去书店看书的人少了……”

  2000册书,放了好几大箱子。到了捐书的那天,周喆鸣搬上搬下,满头大汗,被俞建英看到了,说他“写书还是搬书累”。

  能把自己看到的世界、总结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对他们一家来说就是最大的满足。



  活动还在继续,快来捐书吧!

  今年,杭州市总工会联合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都市快报,开展杭州市“春风沐浴·温暖阅读”活动,致力于在积极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推进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在物质脱贫致富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从扶贫到扶智、扶志的拓展和延伸。

  “春风沐浴·温暖阅读”活动以杭州市建档立卡困难家庭、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以及杭州市对口帮扶(合作、援助)地区困难家庭和长三角一体化化区域乡村困难家庭为活动对象,主要内容包括让书远行、爱心书房、小候鸟读书夏令营和米粒读书馆四项内容。

  目前,活动持续面向社会募集书籍,送往湖北恩施、贵州黔东南等地。如果你有闲置的好书,可以捐到任意一个社会捐书点,捐书后能获得一张纸质证书。

  同时,你也可以参与快报的寻找“最暖荐书官”活动,写下你的温暖寄语和推荐书单,就有机会成为“最暖荐书官”,获赠一个新书福袋。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