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2015年开始,杭州市总工会在全市工会中开展建家入会、素质提升、就业保障、帮扶救助、幸福关怀等“五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外来务工人员圆梦计划,力争实现让外来务工人员有收入、有房住、有书读、有医疗、有社保、有组织、有安全、有救助等“八有”目标。
今年,圆梦计划进一步延伸,与“春风行动”衔接,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的力度,成为帮扶他们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人生之路再起航
“在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下,如果没有圆梦计划,可能我已经失业了。”回想起当初报名求学的经历,浙江轻机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周利君心中充满感恩之情。
2012年,杭州市总工会启动了资助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活动。在杭州工作,已签订劳动合同,加入工会组织并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年龄在18周岁至45周岁的外来务工人员均可报名。
周利君得知这个消息时,公司正在上自动化设备,担心自己文化低、学不会的她,立即报名参加了圆梦计划。通过刻苦学习加上公司培训,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完成了从“靠力气吃饭”到独立操作数控机床的转型。如今在车间里,她可以灵巧地将毛坯原料加工成一批批高品质零件产品,还带上了学徒。
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实现“不敢想”的大学梦,圆梦计划一推出就异常火爆,资助名额一再调整,从每年200人迅速增加到了1000人,并从2014年起延续至今。同时,合作院校、专业不断拓展,从原来的1所学校23个专业,拓展到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高职院校近百个专业。截至目前,共资助7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圆了大学梦。
一个“逆袭”的平台,让人生有了新的可能。
从打螺丝钉这样不起眼的工作干起,到逐步成长为生产线主管,再到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厨卫空间事业部电子坐便盖组立系系长刘廷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回望在浙江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科)学习之路,他坦言,参加圆梦计划获益良多。如今,他工资提高了,职位提升了,关键是视野更宽了。
“一直以来,公司都认可我的能力,但由于学历方面的缘故,我的上升空间受限,圆梦计划不仅让我学到更多知识,也给了我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刘廷说。
危难之时伸援手
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在杭州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如果遭遇突发性自然灾害或火灾、溺水、触电、中毒等意外事件,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可申请急难险救助。
2008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政策,对在杭务工期间因遭遇急难险情、患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实施救助。
圆梦计划启动后,除了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政策,推进“春风行动”向他们延伸和覆盖,也成为了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2018年2月,杭州市春风办与传化集团共同签订了“传化·春风外来助困”项目,根据外来务工人员不同致困原因和困难情况,该项目将对其实施应急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和急难险救助等不同类型的救助。有需要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通过杭州工会网上服务大厅和“杭工e家”APP查询政策并申请补助。据统计,近两年来,杭州市总工会共向4057名(次)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各类救助金438万余元。
因疫情原因,不少在杭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遇到转岗、再就业的实际问题。对此,杭州市总工会第一时间下发通知,在全市工会开展助力“两战全胜”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扶上马送一程”,让转岗和再就业的职工能顺利上岗。培训内容根据企业和职工的诉求、本地紧缺岗位和工种的需求安排,主要包括就业形势、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劳动法律、劳动保护等内容,计划全市培训企业职工不少于4750人。
(浙江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