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杭州擦亮“幸福养老”底色 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望实现城市街道100%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6日 浏览量:864 次
  建设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000张,开展1070户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失智、独居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日前,记者从杭州市民政局获悉,作为今年杭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以上三项民生工程目前均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截至7月底,杭州已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家、机构养老床位2086张,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06户。
  
  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有望实现城市街道100%全覆盖
  
  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翠苑新村四区12幢的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月将正式开门迎客。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由浙江福寿康医养服务有限公司运营,三层小楼里,设置了老年食堂、康复护理区、中医馆、康复辅助租赁区、日托区、多功能活动区、心理疏导(社会工作)室等,规划养老机构床位86张,目前已被预订30余张。
  
  杭州市民政局表示,年底前,全市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体覆盖率将达到85%以上,到2021年,有望实现镇街全覆盖。为此,杭州将在资金保障和督查指导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设施新建、敬老院改造以及闲置学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建等多种途径落实建设用房。
  
  家庭适老化改造
  一户一策二维码“扫一扫”
  
  得益于杭州正在进行的家庭适老化改造,桐庐县横村镇滕奶奶的家焕然一新,卫生间不仅进行了地面防滑处理,加装了安全扶手,而且还加配了折叠洗澡椅等设施。
  
  在去年率先开展202户家庭改造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杭州将家庭适老化改造进一步向全市范围推开,改造对象确定为60周岁以上的生活困难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对象)家庭,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享受定期抚恤补助和失能老年人家庭优先改造,适当考虑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的自理老年人家庭。
  
  改造内容包括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具配备到位等五大类,改造标准由各地在省定6000元/户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提质,最高达2万元/户。
  
  同时,依托省适老化改造信息平台,从人员评估到方案制定,再到检查验收,实行全过程智慧监管,施工完成后,每户家庭都将生成专属“二维码”,改造内容和前后对比情况“扫一扫”一目了然。
  
  机构养老床位建设
  更加聚焦失能失智老年群体
  
  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机构主要承担着失能、失智以及高龄老年人全托等服务功能,截至2019年底,杭州市共有养老机构320家,床位数7.36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41张。
  
  为有效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年人在机构养老方面的需求,此次新增的2000张床位,更侧重于护理型床位建设,鼓励机构专设认知症照护专区,不断优化床位结构。如拱墅区桃源颐养中心,独栋建筑项目面积约3700平方米,特别开辟了轻中度认知症干预介入区和重度认知症患者的照护区,以20张床左右的小单元提供同类型家庭照护服务,形成互助养老、搭伴养老的氛围。

(浙江工人日报)
分享
搜索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