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杭州慈善力量共探战略慈善新路径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市慈善联合会)联合浙江上市公司协会,在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2025年第1期会员日活动,重点聚焦上市公司战略慈善的探索与实践。   杭州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市慈善总会(市慈善联合会)秘书长孙华锋,浙江上市公司协会副秘书长劳文,杭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代表范雪华、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屠海雁,浙江省内30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及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时代下的企业慈善新范式。   战略慈善:ESG信息披露的关键一环   活动中,德恒律所全球财富管理业务中心秘书长张健发表了题为“上市公司战略慈善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演讲。张健深刻阐释了战略慈善如何超越传统公益,成为上市公司回应ESG信息披露要求、赋能阳光化市值管理、打造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全新工具与路径。   他表示,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杭州市慈善促进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开展慈善捐赠、设立慈善
07/16/2025
查看详情 >
丁兰街道长虹社区书写“困有所助”民生答卷
  在上城区丁兰街道长虹社区——杭州市最大的公、廉租房社区之一,居住着307户384名困难群众。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上城助联体服务点的社工们,用日复一日的脚步丈量需求,将“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承诺化为现实,编织出一张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网”。   病榻前的“生命接力”:独居老人就医路不再难   82岁的特困老人郑师傅身患严重肾病,需每周三次透析。得知医生建议他长期住院却因费用犯难,社工马晨毅然担当起“就医管家”。三个月间,她拨了上百个电话,对比6家综合医院和2家康养机构,实地考察环境,多方协调医保政策,最终帮郑师傅在杭州诚鸿医院安顿下来。“您安心治疗,有事找我们”——这句朴实的承诺,让病榻上的老人热泪盈眶。   事故后的“双向奔赴”:为困境家庭锚定希望   去年3月,低保户金师傅12岁的儿子小金遭遇严重车祸,多处骨折并伤及脑肾,高昂手术费令家庭陷入困境。社工吴杰第一时间介入,社区党组织迅速响应:不仅申请到救
07/15/2025
查看详情 >
惠及约1.5亿退休人员!2025年基本养老金再涨2%
  养老金,与亿万退休人员息息相关。   为更好保障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7月10日发布通知,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已退休人员,按照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2%的标准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接下来,各省份将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今年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将尽快发放到位,将惠及约1.5亿名退休人员。   “自2005年以来,我国连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当前国内经济承压、不确定性上升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养老金增长,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说。   他表示,国家在综合考虑上一年物价上涨和工资增长等因素基础上,确定了今年2%的上调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2%是全国总体调整水平。即算全国的“总账”,是2024年全部退休人员平均每人每月基本养老金
07/14/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发布“家门口幸福养老”十大行动计划
  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人数累计增长11.61人、率先全国创设养老服务电子津贴“重阳分”……   日前,杭州召开全市民政会议,晒出过去五年杭州民政工作的“成绩单”,同时,未来五年“工作清单”新鲜出炉,一个个小目标令人充满期待。   锚定“全省示范、全国领先”总目标   杭州将全力打造“六个引领区”   过去五年里,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制定发布了全省首个弱有众扶体系建设规范的团体标准,为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体系提供“杭州样本”。   截至目前,杭州养老机构护理型的床位占比达到71%,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人数累计增长11.61人。同时,我市创新推出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和爱心卡制度,为全省推广提供了“杭州经验”;推出全城通智慧助餐模式,打破户籍限制,根据年龄段为在杭老年人提供5至8折优惠折扣,实现助餐服务普惠化。 &em
07/11/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收养孤残儿童有了“数字向导”
  近日,杭州市儿童福利院上线“收养智推”功能。该功能依托杭州市民政局打造的“杭民星”智能服务小程序,以智能对话采集收养家庭对儿童年龄、健康状况、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并将多维度需求与福利院残疾孤儿信息进行精准匹配,生成适配度报告,呈现脱敏的儿童数字画像。   “国内有收养意愿的家庭不少,但以前,家长每次打来电话,我都要反复说明孩子的疾病类型、残疾程度、生长发育情况等。”杭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赵胡明介绍,目前该院收留抚养270多名儿童,患有不同程度残疾或疾病,平均每月都会接到十多个收养咨询电话,一通电话说大半个小时是常事,“‘收养智推’功能在保障儿童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搭建家庭与儿童间的了解渠道和信任桥梁,让儿童的个人情况更具象化,增加收养家庭对院内儿童的直观认识。”   “智能筛选+人工复核”双机制,既确保残疾孤儿收养流程合规,又让收养过程更透明,提升收养匹配效率,使爱心家庭与残疾孤儿的“缘分”更具温度。  &emsp
07/10/2025
查看详情 >
公益慈善的打开方式能有几种?杭州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杭州发挥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连续六次位列全省城市慈善发展指数首位,慈善文化园、慈善景区、丁丙慈善基地……这些杭州慈善地标您是否曾经打过卡呢?今天我们一起盘点这些年杭州慈善发展的重要历程。   第一篇章 法治引领人人向善   《杭州市慈善促进条例》于4月11日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于5月30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7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市首部慈善领域的地方立法,《条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规范杭州慈善事业发展,在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社区慈善、数字慈善、慈善监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打造“善城杭州”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第二篇章 慈善信托先行先试   2021年:浙江省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力量,慈善被赋予新的使命。在此背景下,杭州市被列为浙江省唯一的慈善信托专项改革试点城市。   2022年:3月,杭州市出台《关
07/09/2025
查看详情 >
夏日送清凉 关爱润心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工作要求,弘扬“六干”作风,杭州市残联以“结对帮扶”为抓手,组织党员、干部走访困难家庭,了解群众需求、纾困解难、增进干群感情。   7月气温持续攀升,市残联系统党员干部代表、联合党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分别前往西湖区灵隐街道、萧山区党湾镇,对31户困难家庭进行了高温慰问。   走访中,系统党员、干部详细询问了困难家庭的生活现状、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有关情况,认真倾听诉求,耐心解读政策,宣传自强典型,叮嘱防暑降温,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自强自立,保持乐观心态,勇敢战胜病魔和困难。结对群众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向上面对生活。
07/08/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启动 “夏季送清凉” 专项救助
  连日来,杭州持续被热浪 “炙烤”,高温预警接连拉响。这对于露宿街头或临时陷入困境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为保障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安全度夏,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日前全面启动 “夏季送清凉” 专项救助行动,为他们送去烈日下的阵阵清凉。   自专项救助行动启动以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组织的 “救助急先锋” 巡查队伍,按区域分批次化身烈日下的 “清凉使者”,深入杭州主城区的公园凉亭、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流浪人员易聚集区域,主动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陷入困境者进站避暑。   对于劝导后不愿去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工作人员则会发放防暑救助物资,包括食品和水、衣物、口罩、风油精和藿香正气胶囊等防暑物品。   此外,工作人员会向他们发放救助引导卡,卡片上清晰标注求助电话与救助站地址,方便他们随时联系,从而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   除加大街面劝导救助外,杭州市救助管理站还充分发挥 “站内避暑” 功能,畅通24小时值班
07/07/2025
查看详情 >
我国拟立社会救助法!这些规定与我们有关
  医疗、上学、住房……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低收入群体的困难情形正发生变化。哪些人可以成为社会救助对象?救助的申请程序是否便捷?近日,社会救助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首次审议引发社会关注,草案中有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民民一起抢先解锁三大看点!   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增加这些家庭作为救助对象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我国低收入群众的困难程度、困难情形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有的面临基本生活问题,有的在医疗、住房、孩子上学、就业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   社会救助法草案明确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在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社会救助对象的基础上,增加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作为社会救助对象。对不同社会救助对象,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分别给予相应的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草案规定,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标准且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由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医疗、教育、住房
07/04/2025
查看详情 >
临平区“善行临平 点亮光明”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为关心关爱困难家庭,弘扬慈善精神,向社会传播正能量,6月30日,临平区助联体携手临平区慈善总会、杭州宝岛眼镜临平旗舰店启动“善行临平,点亮光明”公益活动。区民政局党委委员、四级调研员、区慈善总会副会长许军红,区民政局、区慈善总会、杭州宝岛眼镜公司相关负责人,各镇街社会救助工作负责人、镇街助联体服务站工作人员参加启动仪式。   “善行临平,点亮光明”公益活动由区助联体联合区慈善总会、杭州宝岛眼镜临平旗舰店共同发起,旨在通过为临平区在册收入型低保、支出型低保、低边家庭提供免费眼镜,帮助他们提高生活品质,传递社会温暖。该项目将为临平区的困难家庭免费提供500副近视眼镜,包含视力检查、配镜服务等。   临平区民政局党委委员、四级调研员、区慈善总会副会长许军红在致辞中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社会救助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高度赞扬了杭州宝岛眼镜临平旗舰店的积极参与和社会责任感。捐赠仪式环节,杭州宝岛眼镜临平旗舰店向区助联体进行了爱心捐赠,区慈善总会为杭州宝岛眼镜临平旗舰店
07/03/2025
查看详情 >
全市首部慈善领域地方立法来了 在捐赠激励、数字慈善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7月1日起,我市首部慈善领域的地方立法——《杭州市慈善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据悉,《条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慈善组织、捐赠激励、慈善信托、社区慈善、数字慈善、慈善监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全面规范杭州慈善事业发展,为打造“善城杭州”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条例》对慈善组织形式和登记认定程序进行规范,增加民政部门应当多元化培育发展慈善组织、鼓励企事业单位依法设立慈善组织的规定,以及鼓励和支持成立慈善行业组织的规定;在慈善募捐、捐赠方面,《条例》新增了鼓励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开展慈善捐赠、设立慈善项目的规定;《条例》同时明确杭州鼓励和支持以多种形式设立慈善信托,鼓励探索开展不动产、股权等慈善信托财产登记,并对慈善信托受托人的管理责任进行补充完善;“数字慈善”是杭州慈善工作的亮点,《条例》明确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信息共享机制,依托统一的慈善服务管理平台,开展信息、数据的归集管理和交换共享,并为公众查询慈善信息、寻求慈善救助等提供便利;此外,《条例》在增加慈善人才、国际交
07/02/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全力打造“弱有众扶”社会救助新格局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的保障底线。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的需求逐步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由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向提升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转变。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坚持政府统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大局下推进“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通过数字驱动、机制创新、服务优享,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转变,社会救助综合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谁该扶” 打造多维识别“弱”的覆盖机   精准救助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社会救助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实施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的精准度,杭州市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多渠道集成数据,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完善救助对象认定机制。民政部门统一认定后,根据救助对
07/01/2025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