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2025年基本公卫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99元
  新华社记者26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99元,比上年增加5元。   新增经费聚焦“一老一小”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结合“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体重管理年”等重点工作,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健康服务。   据了解,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内容较往年有所优化。2025年起,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中增加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正位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内容,医疗卫生机构将异常情况及时推送至有关专病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同时,对健康风险较高的老年人相应增加随访频次。   慢性病患者基层连续服务也进一步强化。慢性病病情控制稳定的,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服务规范开展健康服务和随访;控制不稳定的,增加随访频次,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并追踪随访。此外,依据信息化手段整合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一张表,并强化非药物干预服务。   为促进基本
06/30/2025
查看详情 >
下月起实施!杭州首次立法,这些事与我们有关
  近日,《杭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慈善捐赠、慈善信托、社区慈善……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在《条例》中有哪些新规定?和民民一起去看看!   作为我市首部慈善领域的地方立法,《条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规范杭州慈善事业发展,在慈善组织培育、社区慈善发展、慈善信托创新、数字慈善建设、慈善领域监管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打造“善城杭州”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专项政策支持 提供便利服务   《条例》明确要求,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将慈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专项政策措施并安排必要资金予以支持。民政部门作为慈善工作主管部门,将统筹协调慈善事业发展,培育慈善组织,优化慈善资源配置。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将协同推进相关工作,其中税务机关将重点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捐赠人、慈善组织提供便利服务。   鼓励单位设立慈善组织 培育发展多元化
06/27/2025
查看详情 >
浙江杭州上城区:织就一张温暖而坚实的保障网
  “咔嚓、咔嚓……”伴随着剪刀清脆的声响,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许先生原本凌乱的发型变得整齐利索,整个人也精神焕发。“我腿脚不便,出门理发比较困难,你们真是帮了大忙!”许先生紧紧握住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温馨的一幕,是上城区为困难老人提供免费义剪服务的日常写照。   近年来,上城区聚焦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打破部门壁垒,联动22个民生部门,积极探索救助新路径。按照对象分层、服务分类、覆盖全面、协同高效的思路,上城区创新“物质+服务”一站式帮扶模式,形成政府联动全方位兜底保障、社会联动全要素发展增能、平台联动全周期生活帮扶的救助模式,织就一张温暖而坚实的保障网。   加强动态监测 推进低收入家庭帮扶工作   “真没想到,即便我不符合低保条件了,政府还一直惦记着我。若不是生病,我实在不愿给大家添麻烦。”近日,谈及党和政府的关怀,家住紫阳街道新工社区的王先生湿了眼眶。   按照相关规定,王先生于一年多前不再符合
06/26/2025
查看详情 >
爱心桌椅暖童心,建德127名儿童收到这份特殊礼物
  在杭州,有一个传递温暖的日子——“公民爱心日”。二十年来,它始终践行公益,扶助弱势群体。今年,第二十届活动特别关注低保低边家庭儿童和适龄读书儿童,通过捐赠学习桌椅和护眼台灯,切实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为成长护航。   本次爱心行动由杭州市文明办联合杭州市慈善总会发起,建德市文明办积极响应,携手市民政局和各乡镇街道共同落实。为确保帮扶精准到位,建德市依托日常困难儿童档案和“浙里护苗”系统平台数据,全面梳理、精准筛选出最需要帮助的孩子名单。   收到杭州精心准备的物资后,建德市迅速行动。市文明办、民政局与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组成派送小组,对照名单,逐户上门,将这份承载着爱心的礼物送到孩子们家中。   考虑到桌椅搬运安装不易,工作人员每到一户都合力搬运、认真组装,还细心调整高度,确保适合孩子使用。莲花镇,收到礼物的小萱(化名)眼里满是惊喜:“这桌子能放下我所有课本,还有台灯,以后写作业太方便了!”   此次“公民爱心日”活动,建德市
06/25/2025
查看详情 >
20年捐款不停!这位“90后”独臂老兵才是真偶像
  “小窦,今年社区春风行动的捐款我先提前交给你。” “冯奶奶,您就放心吧,我一定帮您捐到慈善总会灵隐分会。”   在五月的最后一天,西湖区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迎来了一位“老常客”,居民们都亲切地唤她“金粟奶奶”。金粟奶奶是谁?——优秀的共产党员、残疾退役军人冯一枝。   这位“90后”,虽白发苍苍却依旧精神矍铄。二十年来,她省吃俭用,将退休金以及补贴中的几千乃至万元的积蓄,源源不断汇入红十字会和“春风行动”的暖流里。   “省一口饭,就能帮人一口饭。”如今已95岁高龄的她又再次来到社区,将自己省吃俭用的20000元捐赠给慈善总会灵隐分会。   “金粟奶奶”冯一枝的生命光芒是在战火淬炼中点燃的。1948年,四明山游击战的烽烟中,年仅18岁的冯一枝为革命失去了宝贵的左臂。突遭重创,她却以钢铁意志选择了坚强,并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用仅存的臂膀继续托举战斗使
06/24/2025
查看详情 >
“成长幸福包”为困境儿童成长添动力
  近日,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杭州市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向我县赠“成长幸福包”(含:书包、洗漱包、坐姿矫正器、涂鸦本、美术套盒、书法套盒)等爱心物资,用于桐庐县困境儿童六一慰问活动,60多份爱心物资,承载着他们对孩子们节日祝福。   "哇!这个书包好漂亮,我好喜欢!" 六一儿童节假期这几天,孩子们陆续收到了桐庐县民政局、桐庐县慈善总会为孩子送来的“成长幸福包”,耳边洋溢着欢声笑语,孩子们手捧着崭新的书包,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为儿童送上“成长幸福包”,还与孩子们及家长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鼓励他们乐观向上、勤奋学习,勇敢追逐梦想,同时叮嘱他们注意身体健康、加强锻炼,满的热情面对生活。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杭州市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送来的不仅是书包文具,更是把孩子们眼里的星光,装进了这些小小的行囊里,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相信在社会的关爱下,这些孩子们一定能在阳光下成长,拥有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06/23/2025
查看详情 >
全国首届慈善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了!
  “毕业证还没拿到手,好几个心仪的公益岗位面试机会已经递到了我们面前。”浙江工商大学(下文简称“浙商大”)英贤慈善学院的毕业生赵心豪说。   作为慈善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在校期间,赵心豪完成了校园慈善超市的策划与落实,深度参与了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项目运营。这些写满实绩的经历,如今成了他简历上最具说服力的凭证,让他提前锁定了杭州微笑天使公益服务中心的就业机会。   今年,全国首届慈善管理专业硕士生将从浙商大毕业。首届毕业生共18人,大多数学生都已明确签约就业,并选择了慈善工作。在公益行业人才需求日益专业化的当下,首届毕业生能够以高就业率和高对口率“抢鲜上岗”的背后,是学校精心设计的一套“就业组合拳”——“实务导师+双百实习”模式。   “请进来”——不是“走过场”,而是“拜码头”   近日,一场特殊的“拜师礼”在学校报告厅举行。14位来自公益领域的领军人物接过烫金聘书,正式成为新一批学生的实务导师。   这支“导师天团”的阵容堪称豪华:
06/20/2025
查看详情 >
打造科技助残新样板 “善新计划”探索“科技+公益”模式
  当人工耳蜗唤醒无声世界,当智能轮椅突破行动障碍,当脑机接口重连起肢体与意志,我们看到了科技助残的无限可能。为更好凝聚扶残助残社会力量,探索科技助残新路径,17日,省残疾人联合会与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联合启动“善新计划”公益行动。   什么是“善新计划”?这一公益行动贯彻“科技助残、公益共富”理念,构建“公益捐赠+科技赋能”机制,在科技助残领域实施从早期科创投资到中后期产业投资的全生命周期投资赋能,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创新动能,全力打造科技助残新样板。“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公益’的创新融合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凝聚更广泛社会共识,共同探索一条以科技赋能助力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杭州国资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活动现场,省残联和杭州国资运营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合作:一是整合资源构建“善新计划”公益助残企业矩阵,重点围绕杭州国资运营公司生态圈,号召更多的上市公司、链主企业积极参与公益助残事业;二是共同挖掘科技助残领域优质企业加入残疾
06/19/2025
查看详情 >
杭州手牵手儿童帮扶中心正式启航
  6月14日下午,杭州手牵手儿童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帮扶中心)成立仪式在杭州市建兰中学圆满举行。政府代表、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及志愿者4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见证杭城孤困儿童帮扶事业迈入全新阶段。   活动现场,“杭州无孤,爱洒人间”背景墙与大屏幕上的帮扶纪实画面交相辉映。随着庄严的国歌奏响,仪式正式启幕。   帮扶中心发起人关洪炎理事长为大会致辞,他深情回顾筹备历程,陈述帮扶初心,向所有参会和支持孤困儿童帮扶事业的人致谢。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孙海鹏宣读了《杭州市民政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为帮扶中心合法运营筑牢根基。   孤困儿童项目发起人——临沂市关工委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徐军团长分享宝贵实践经验。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逐渐形成成熟的帮扶模式,从一个个孤困儿童眼中的迷茫与无助,到5000名孤困儿童在志愿者帮扶下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以真实案例诠释帮扶事业的深远意义:帮扶不是简单给予,而是重塑人生。
06/18/2025
查看详情 >
两面锦旗背后来自崇贤街道的温情守护
  近日,低保户小如姐(化名)将“社区好干部,群众贴心人”“敬业正直,无愧标兵”两面锦旗送到崇贤街道杨家浜社区工作人员手中,向他们深深致谢。锦旗的背后,是社区五年来的暖心守护……   从低边到低保 暖心帮扶护权益   2020年7月,社区网格员发现单身母亲小如姐抚养两名子女(大女儿视力残疾),经济困难,社区随即协助其申请救助,并对接崇贤街道民政办、区民政局启动帮扶机制。8月,该家庭被纳入低保边缘家庭,享受每月834元补贴(含困境儿童补助),并协助申请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024年8月,因小如姐患病收入减少,9月调整为低保家庭,月救助金提至2070元。2025年2月小如姐失业后,社区协助申领失业金并调整救助金,持续保障该家庭基本生活。   五年来,区民政局、崇贤街道、杨家浜社区通过三级助联体服务站点,累计对该家庭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超10万元,开展慰问30余次。同时,通过街道“薪星点灯”项目为他们实现了文具、粮油等微心愿,联动法院、妇联等多部门为该家庭提供了综
06/17/2025
查看详情 >
西湖区助联体特色心理服务 助力困难群体重塑生命力量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持续增多的态势,特别是困难家庭面对生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侵蚀个人与家庭幸福的一根“尖刺”。   为此,西湖区助联体将专业化心理服务纳入救助服务中,通过开展心理健康需求排摸,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心理咨询、精神干预、辅导和诊疗服务,并基于“心理-社会”治疗理念,开展各类心理团辅和户外精神疗愈活动,为那些在困境中遇到心理问题的群众送去心灵的慰藉与力量,带给他们生命中一道温暖而明亮的曙光。   精准干预:用服务温暖生命   久病及残疾家庭照料者长期承受生理和心理双重照护压力,面临着较高的心理健康风险;而困难残疾人群特别是长期残疾者因成长阶段特殊性和家庭环境不稳定性,成长轨迹易受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影响,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因突发意外陷入生活困境的群体也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造成焦虑和抑郁。针对困难人群不同的心理问题,西湖区助联体整合社会工作
06/16/2025
查看详情 >
书润春风 油递书香 高速石油杭州北片区开展公益捐书行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物质帮扶”与“精神富足”同步发展,高速石油杭州北片区携手杭州市“春风行动”及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辖区内多个加油站设立公益捐书点,号召广大车主及市民参与“春风沐浴·温暖阅读”活动,为对口帮扶地区的学生送去知识与关爱。   活动期间,市民可在高速石油杭州北片区指定加油站捐赠闲置书籍。加油站工作人员将对书籍进行初步整理登记,后续由杭州市总工会统一接收,并通过“春风行动”捐赠至贵州、湖北等对口帮扶地区的学校,帮助当地孩子拓宽阅读视野,用书香传递杭城温度。近日,杭州北片区的站长们就将首批捐赠书籍送至杭州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在接收书籍时连连道谢,表示“每一本书都将化作偏远地区孩子的精神灯塔”。   高速石油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服务民生的一线窗口,企业始终践行社会责任,此次公益捐书活动是“油站+公益”模式的创新实践,未来将持续关注乡村教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贡献更多力量。
06/13/2025
查看详情 >